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分纪

春秋分纪

九十卷。程公说(1164-1207)撰。程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稜(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经学家。积学苦志,年二十五进士及第,官邛州教授。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以蜀叛,程公说乃弃官逃归,与其父入县西北安固山中著《春秋》诸书,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程氏虽英年而卒,但其平生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左氏终始》、《左氏通例》、《左氏比事》、《诗古文辞》、《语录》、《士训》等书。刘光祖《程伯刚墓志铭》称他“平生于《春秋》一书究之反复不厌。”此书采用《史记》之纪传体体例重新编排原为编年体的《左传》。其第一部分为《年表》,包括周王及列国、王后,鲁、晋、宋、郑四国执政之卿,共九卷。第二部分为《世谱》,包括王族、鲁晋宋郑卫等国之公族以及诸臣,于鲁国则另增妇人名、仲尼弟子,燕则有录无书,附有考异,共七卷。第三部分为《名谱》,凡见于《春秋》经传之人,分列国君臣、古人物、五官五正、五纪官、四夷名录五类录之。第四部分为《书》,有《历书》(实为春秋长历)、《天文》、《五行》、《疆理》、《礼乐》、《征伐》、《职官》七门,共二十六卷。其中最重要的是《疆理书》,附有地图,又有《地理释异》,最便学者检阅。第五部分相当于《史记》之《纪》,有《周天王事》、《鲁事》,共八卷。第六部分为《世本》,相当于《史记》之《世家》。以晋、齐、卫、陈、郑等国分为大国、次国、小国列之,其事则以经传所载分隶之。条理分明,叙述典赡,后还有《附录》,共三十八卷。此书之编纂,既便于初学者检索,亦便于研究者探讨,故《四库提要》誉之曰“诚读《春秋》者之总汇也。”程氏既重视《左传》之史实,亦兼采《公羊》、《穀梁》,旁及诸子。其全书大旨,则仍以胡安国之说为宗。此书卷首《述纲领》云:“以圣经为本,而事则按《左氏》;其《左氏》间若近诬,则采《公羊》、《穀梁》及先儒义之精者以证之;文句有小未安者,用啖赵《集传》例,颇为删削;若所论述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取程氏、胡氏之论;杜预为《左氏》学祖,其师说今注虽本之,而至其曲说以求通,则不免有所更定,别以新注。”淳璠三年(1243),程公说之弟程公许刻其书于宜春,此本今存。

猜你喜欢

  • 春秋岁星考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俞樾对春秋时岁星出没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岁星一百四十四年而行一百四十五次,故一百四十四年超一辰。昭公十三年在大梁,昭公十五年龙度天门,龙即岁星,超辰越鹑首而至鹑火,

  • 竹友集

    十卷。宋谢(约1019前后在世)撰。谢字幼槃,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谢逸之从弟,亦属“江西诗派”诗人。一生不仕,以布衣终其身。吕本中称“逸诗如康乐,诗似玄晖”。王士祯称其诗“清逸可喜”,尤

  • 襄陵县志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西涧初集

    六卷。清刘然(约1676前后在世)撰。刘然,字简斋,江苏江宁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西涧初集》卷首有杜浚康熙十七年(1678)作的序文,称其诗文“闳阔深奥,不可名状”。但观其内容,却有名不副实之感。

  • 春秋五测

    三卷。清戴祖启(1725-1783)撰。祖启字敬咸,别字东田,号未堂,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学正。笃志经学,议论一以宋儒为宗。陕西巡抚毕沅延主关中书院,从游者很多

  • 茗斋百花诗

    二卷。明彭孙贻(约1637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又号管葛山人。崇祯中拔贡生。乡人私谥孝介先生。著有《流寇志》、《山中闻见录》、《亡臣表》、《彭氏旧闻》、《虔台逸史》、《湖

  • 周易集义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 丁辛老屋诗集

    十二卷。清王又曾(1706-1762)撰。王又曾名一作右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1754)进士,官礼部主事,改刑

  • 针余集

    一卷。清邵匹兰(1834-1860)撰。邵匹兰,广东楠溪人,王德馨之妻,在世26年。此书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附于其夫王德馨撰《仲兰雪蕉斋诗钞》之后,有其子王而玉、王廷玉作志,共收诗三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