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普济方

普济方

四百二十六卷。明朱(生卒年不详)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此书系广采博收明初以前各种医籍中方剂和有关著作编辑而成,甚至还兼收其它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有关记载。为我国收方最多的方书。原书为一百六十八卷,已佚,仅有残缺本。《四库全书》收此书时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八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九百五十万字。所收方剂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首中每个病候都有论有方。卷一至卷五为方脉;卷六至卷十二为运气;卷十三至卷四十三为脏腑;卷四十四至卷八十六为五官;卷八十七至卷二百五十为杂病;卷二百五十一至卷二百六十七为杂治;卷二百六十八至卷二百七十一为杂录和符禁;卷二百七十二至卷三百一十五为外伤;卷三百一十六至卷三百五十七为妇科;卷三百五十八至卷四百零八为儿科;卷四百零九至卷四百二十四为针灸;卷四百二十五至卷四百二十六为本草。从内容看,全书分列一百多门,大致可分为总论、身形、诸疾、诸疮肿、妇人、婴孩和针灸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脉总论、运气、脏腑;第二部分为身形,内分头、面、耳、鼻、口、舌、咽喉、牙齿、眼目等九门;第三部分为诸疾,包括诸风、伤寒、时气、热病以及杂治等三十九门;第四部分为诸疮肿,内分疮肿、痈疽、瘰疬、瘿瘤、痔漏、折伤、膏药等门;第五部分为妇人,内分妇人诸疾、妊娠诸疾、产后诸疾、难产等四门;第六部分为婴孩,先载儿科诊断法,次为新生儿护理法和新生儿常见疾病,后列各种儿科病候;第七部分为针灸,分为总论、经络腧穴、各种病候针灸疗法,此外还附有本草药性畏恶和异名二卷。此书内容丰富,搜罗广泛,所汇集的方药保存了明代以前我国医学的宝贵资料,为有参考价值的重要医学文献,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内容庞杂,篇幅过大,所载方剂多有重复,检阅不便,亦有相当一部分方药不切实用,因而编成之后并未能在医学界产生应有影响,流传不广,刻本较少。有明永乐刻本、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抄本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

  • 集古录跋尾

    即《集古录》。

  • 寄簃文存

    八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沈家本,字子惇,别号寄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清法学家。光绪九年进士,历任天津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修订法律大臣、资政院副

  • 卢忠烈公年谱

    一卷。清卢安节编。安节字亨六,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曾孙。谱主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明天启进士,历任大名府知府,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等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大举进

  • 藤香馆词删存

    二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金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累历杭州知府。后主讲崇文书院、江宁尊经、惜阴书院。有《藤香馆诗删存》。时雨自咸丰三年

  • 琅华馆帖

    二卷。清王铎(1592-1652)等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文安、嵩樵、疾庵、疾仙道人。河南孟津人。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安。工诗文、书画。行草宗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

  • 周易侯氏注

    三卷。辑佚书,唐侯果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侯果生平事迹不详,《唐书》儒学传褚无量传内有“国子博士侯行果”。马国翰认为行果乃其字,果为其名。《唐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马氏据李鼎祚《周

  • 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

    八十卷。清曹振镛等奉敕撰。是书专记平定张格尔叛乱。卷首列清宣宗诗六首,次列张格尔叛乱缘起,是书将有关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谕旨、奏折,按年月排比,自命将兴师、告功庆成,备述始末。是书成后,有自刊本行世。

  • 周氏冥通记

    见《冥通记》。

  • 梁武帝全传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