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氏医鉴 续补

李氏医鉴 续补

十卷。清李文来(生卒年不详)撰。李文来字昌期,婺源(今属江西)人。李氏平素身虚体弱,故博览医书。李氏认为汪昂所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浅显通俗,易于阅读,颇行于世,为众医家所重,故李氏将二书重新分类,条分缕析,并为汪昂鉴定,是为此书。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1696)。虽书名为《李氏医鉴》,实则汪氏之书。书后又参阅诸医籍,补入杂证及伤寒有未备者,辑为《续补》二卷。未附汪氏所作“三焦命门辨”一篇。书中卷一至卷七,将疾病自首至足,由内及外,分为头、目、鼻、脾胃、饮食等五十余类;卷八分为妇科、儿科、外科、解毒、急救类;卷九、卷十除有消导、收涩等类外,尚有用药加减、病后调理、治法提纲、论制方和剂、治疗大法等内容。每类下分列子目,先论治法、方药,次载方剂,方后释药。门类齐全,纲目清晰,方论兼备,辨释详备。对汪氏学说多所发挥。对临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周易象义集成

    十九卷。清程茂熙著。程茂熙字松泉,兴国人。诸生。平生致力于易学研究。此书观点以来知德的易学研究为宗,并参考宋代二程之易说、清代《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之说,把各家易象综而合之,但多不超出来氏易象的范

  • 南唐二主词笺

    一卷。清刘继增(生卒年未详)撰。刘继增字石杳,江苏无锡人。继增得泰昌元年(1620)吕远刊本《南唐二主词》一卷,侯文灿既未曾见,而《词谱》所引,亦与此不同。与汲古阁抄本编次虽同,此多卷末〔捣练子〕一首

  • 读易余言

    五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钟,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南京吏部主事,世宗时擢南京国子监祭酒,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著有《文苑春秋》、《后渠庸言》

  • 杜文正公年谱

    一卷。清杜翰(?-1866)、杜编。杜翰字继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杜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二人俱为谱主杜受田(1787-1852)之子。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

  • 中候握河纪

    ① 一卷。明孙珏辑。孙珏称:“世纪,尧与群臣沉璧于河,乃为《握河纪》,今《中候》也。告禅后二年,刻璧为书沉洛,今《中候·运衡篇》也。所授之图书,今《握河纪》也。”孙珏所辑,一共只有两条,总共才一百五十

  • 易韦

    二卷。清朱襄撰。朱襄,无锡人。该书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卷首是“易图说”,总共十二个图。朱襄以九数为河图,这是宗于刘牧的说法,但朱襄以洛书为八卦又与刘牧看法不同。其中尚占一图只有图而无说,可能

  • 周易京氏章句

    一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著录《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经典释文·叙录》著录《京房章句》十二卷,并引《七录》作十卷,《录》一卷。《隋书·经籍志

  • 产宝诸方

    一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判为宋人著作,原书已佚,据《永乐大典》中辑出,重行整理编次,仍为一卷。此书论保产之法甚为详备,首为调经养血之方,次为安胎之法,再为胎中诸病证治,然后为催生、产后诸方,最后列

  • 经外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分条节录,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云云”之处,又有“如元子心规”之类,还有一条

  • 春秋中国夷狄辨

    三卷。清徐勤撰。徐勤字君勉,三水(今广东三水)人。曾从学于康有为,治《春秋》经世之学,尤致力于公羊家之说。该书分三篇,每篇为一卷,分别为:《中国而夷狄之》第一,《夷狄而中国之》第二,《中国夷狄进退微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