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滋阳县志

滋阳县志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较草率不备,历两月告竣。旧志除赋役、职官外,事俱湮没。李溁掌滋阳后,锐意修志,延其友仲弘道为主纂。仲弘道在其《纪略》中云:“我友禹门李侯莅滋邑之明年修举邑乘时,余因浪游至兖、得与戳力其间。”始于康熙十年秋,成于十一年(1672)春,历时五月。《滋阳县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四卷,分土地、人民、政事、文献四大部。卷一土地部:沿革、地亩、寺观、分野、山川、桥梁、疆域、古迹、形胜、衙署、城池、祠庙,卷二人民部:户口、物产、灾祥、社集、选举、赋役、貤封、建国、坊表、风俗、坟墓,卷三政事部:职制、武卫、盐政、秩祀、秩官、宦绩、钱粮、驿递、学校、恤典、礼乐、仓储,卷四文献部:人物(圣贤、乡贤、节义、贞烈、隐逸、先儒、忠孝、武胄、流寓、仙释)、艺文(赋、赞、诗、策略、碑铭、奏疏、记传、祭文)。此志体例为邑志中所罕见,每门之前,冠以小序,略述其内容,使读者易于明了。其虽简略,较之嘉靖旧志完备,其中以赋役、风俗、钱粮、古迹较为精审。②十四卷。清莫炽修,黄恩彤纂,李兆霖等续修,黄师訚等续纂。莫炽字以南,广西荔浦人,咸丰九年(1859)由进士任滋阳知县。李兆霖字云生,江西广昌人,出身监生,光绪十一年(1885)任滋阳知县。莫炽掌滋阳后,见滋阳县志自康熙十一年(1672)李溁修后,又已二百年未加纂修,恐文献湮没,设局修志,博访群诹,遐稽旁证。又得邑中乡先生苏茜旧辑志稿,规模粗备,复取李溁志,互为参考,历五月志稿成,将付梓时,莫炽引疾去官,志稿藏于邑绅郑氏。光绪十一年,李兆霖来宰滋阳县,闻志稿尚存,乃为之增续刊行。黄师溁在其序中曰:“蓝本于李公旧志,取材于苏君遗稿,广搜博采,条分缕析,而复折衷于正史以及省府各官书,下逮诸家书。”《滋阳县志》咸丰九年修,光绪十四年(1888)续修刻本。此志广搜博采,别类分门,每门之前,冠以小序,亦精审。其可称之处,则在多采用表记事,上追史汉,如历代沿革表、历代令佐表、选举表、贡生录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 养蒙集

    十卷。元张伯淳(1242-1302)撰。伯淳字师道。崇德(今属浙江)人。宋末举童子科。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授杭州路教授,大德中拜翰林侍讲学士。著有《养蒙集》。此集又称《养蒙先生文集》。乃其子张

  • 三礼从今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字仲良,湖南宁乡人。举人,任黔阳学教谕,生卒年未详。其书有自叙大意讲:礼制最切于人生日用的莫过于冠、婚、丧、祭四礼,冠礼已久废弃未用,因此从《谷学录》中抽出婚、丧、祭三礼,尽量

  • 惕斋经说

    四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福建惠安(今惠安县)人,学者,陈寿祺弟子。道光辛卯优贡生,参加廷试时,死于京城,享年五十岁。经世少时喜读《近思录》,后沉研经义,深于理学,而

  • 文坛列俎

    十卷。明汪廷讷(生卒年不详)编。汪廷讷字昌期,号无我,四川新都人。此书分十类:一曰经翼、二曰治资、三曰鉴林、四曰史摘、五曰清尚、六曰掇藻、七曰博趣、八曰别教、九曰赋则、十曰诗概。所录上及周、秦,下迄明

  • 鼎录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

  • 左颖

    六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高士奇以《春秋》侍讲禁中,奉敕纂《春秋》讲义。他用左氏(丘明)、穀梁(赤)、公羊(高)、胡氏(安国)四传附于经文之后,又搜罗注说

  • 清凉山新志

    老藏丹巴撰。老藏丹巴,山东人,钦命督理五台山番汉大喇嘛。《清凉山新志》原刻本,共十卷。首冠以御制碑文及御制诗。正文分十类:化宇、原圣、灵迹、伽兰、崇建、显应、外护、高僧、缘感、题咏。兹篇于清凉山各类故

  • 瘦鹤轩词

    一卷。清赵彦俞(生卒年未详)撰。赵彦俞字次梅,丹徒(今属江苏)人。本书收词一百零六首。彦俞与蒋鹿潭善,年六十,始为词。词颇清空,盖师玉田者。其间广引前人词语,不免有伤体例。

  • 存古约言

    六卷。明吕维棋(1587-1641)撰。吕维棋字介孺,号豫石,新安(今属河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历任兖州推官、吏部主事、尚宝卿、太常卿、南京户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等职。曾讲学于芝泉书

  • 黄元龙小品

    二卷。明黄奂(生卒年不详)撰。黄奂,字元龙,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醒言一卷,偶载一卷。醒言皆为黄奂读书时随笔札记之文,所见颇为迂阔。偶载则多为鬼神怪异之事,颇为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