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

十卷。南朝陈徐陵(507-583)撰。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诗歌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作者之一。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孝穆集》。此所选为梁以前之诗。案列肃《大唐新语》曰:“梁简文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晚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为《玉台集》以大其体。”据此,则知是书作于梁时,故简文称皇太子,元帝称湘东王。今本题陈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东海徐陵撰,殆后人之所追改。如刘勰《文心雕龙》本作于齐,而题梁通事舍人。其梁武帝书谥,书国号,邵陵王等并书名,亦出于追改。其书前八卷为自汉至梁五言诗,第九卷为歌行,第十卷为五言二韵之诗。虽绮罗脂粉之词颇多,而去古未远,尚有讲究温柔敦厚之理,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中如曹植弃妇篇、庾信七夕诗,今本皆失载,据此可补阙佚。又如冯惟讷《诗纪》载苏伯玉妻盘中诗作汉人,据此知为晋代。梅鼎祚《诗乘》载苏武妻答外诗,据此知为魏文帝作。古诗《西北有高楼》等九首,《文选》无名氏,据此知为枚乘作。《饮马长城窟行》,《文选》亦无名氏,据此知为陈琳作。其有资考证者,亦不一。明代刻本,妄有增益。故冯舒疑有庾信入北之作,江总滥擘戕之什。第元祯本,颠倒窜改更甚。此本为赵宦光家所传宋刻,有嘉定八年(1215)永嘉陈玉父重刻跋,最为完善。间有后人附入之作,如武陵王闺妾寄征人诗,沈约八咏之六诸篇,皆一一注明,尤为精审。然陈玉父跋称初从外家李氏得旧京本,间多错谬,复得石氏所藏录本以补亡校脱。如五言诗中入李延年歌一首,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一首,沈约六忆诗四首,皆自乱其例。七言诗中移东飞伯劳歌于《越人歌》之前,亦乖世次。疑石氏本有所窜乱,而陈玉父因之,未察之故。观刘克庄《后村诗话》所引《玉台新咏》,一一与此本吻合。而严羽《沧浪诗话》谓古诗《行行重行行》篇,《玉台新咏》以《越鸟巢南枝》以下另为一首,此本仍联为一首。又谓《盘中诗》为苏伯玉妻作,见《玉台集》,此本乃溷列传元诗中。邢凯《坦斋通编》引《玉台新咏》,以《谁言去妇薄》一首为曹植作,此本乃题为王宋自作。盖刘克庄所见即此本,严羽等所见者又一别本。是宋刻已有异同,非徐陵之旧。特不如明人变乱之甚,为尚有典型。其书《大唐新语》称《玉台集》,《元和姓纂》亦称梁有《闻人蒨诗》载《玉台集》。然《隋志》已称《玉台新咏》,则《玉台集》乃相沿之省文。今仍以其本名著录。有纪昀家藏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刊本,北京中国书店(1986)吴兆宜注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五军道里表

    十八卷。清明亮(1736-1822)等奉敕修。明亮,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由生员累擢伊犁领队大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是书于嘉庆十四年(1809)纂辑完成,首列凡例十八条,以下分直隶、江苏、

  • 丧礼或问

    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是书前面有刘捷序:“吾友望溪,出《丧服或问》质余,则狱中所著,其于先王制礼之意,有灼知曲尽,而非传注所能及者。余欲广其传,固止之日无其行而有其言,可增吾耻。余退而思

  • 青藜馆集

    四卷。明周如砥(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周如砥,字季平,号砺斋,山东即墨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青藜馆集》。是集刊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凡四卷,其中

  • 抑抑堂集

    十五卷。清吴涑撰。吴涑,字温叟,晚号击存,江苏淮阴人,曾任国会议员,生卒年不详。涑父昆田,以文章行谊,名重江淮,世称稼轩先生。涑少承家训,复得名师高延第指授,通经史百家之旨。集中卷一至四,为文,卷五至

  • 青严日禅师语录

    四卷。清释元日(生卒年不详)撰。元日,俗姓丁,字青严。盐城人。幼年从永宁寺严深忍出家,并于十九岁在金陵受具足戒。此后游历杭州虎丘、天台、山阳等地。遍地参学,寻师问道。久居燕京西山普觉寺。由于他重道弘法

  • 土斋集

    三卷。明邹赛贞(约1497前后在世)撰。邹赛贞,字不详,自号土斋,当涂(今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嫁于濮未轩为妻。少聪慧,博雅能诗,当时称为“女士”。监察御史邹谦之女,翰林院编修濮韶之母。著有《土斋集

  • 箴膏肓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

  • 影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癸亥夏上虞罗氏影印本)罗振玉辑。计宋拓汴学石经《周易》残字八行,内容为升卦九二至九三的爻辞及象辞。《尚书》五十九行,内容为《武成》、《洪范》之文。《诗经·小明》十六行。《礼记》之《檀弓》、《月令》、

  • 张燕公集

    二十五卷。唐张说(667-731)撰。张说字连济,又一字说之,号燕许大手笔,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迁居洛阳。文学家、学者,官至唐大臣。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

  • 四书集说

    不分卷。清李道南撰。李道南字静斋,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刑部主事。是书系其家居时所纂,首有序谓“四子书之精微,尽发于朱子之大注、《或问》、《语类》。是本所集,上自程朱语录之微言,下逮元明诸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