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移芝室古文

移芝室古文

十三卷。清杨彝珍(1807-?)撰。杨彝珍字湘涵,一字性农。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彝珍文集若干卷,语高而旨深,词句刻深。因旧刻漫患讹舛,琪光等儿、孙、曾孙八人为其稿重新校字刊刻,由其婿阎镇珩辑成《移芝室古文》十三卷,其内容有颂、记、序、论说、书后、传状、墓表、墓志、祭文、杂著、家传、告文、碑,共辑一百九十四篇,后附补编颂序等三十二篇。今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五年(1889)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易理阐真

    六卷。清刘一明撰。此书著于《三易注略》之后,凡六卷。前四卷为周易阐真,后二卷为孔易阐真。卷首列图说一卷,凡四十余篇,前半皆推演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借易学以明丹家养生之术;后半则全系丹家之说。其注释

  • 倚晴楼诗余

    四卷。清黄燮清撰。生平籍里见《倚晴楼诗集》条。集卷一辑词牌“疏影”,题为《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词牌“念奴娇”,题为《题诸子良嘉果枣花谦学拍图》、词牌“齐天乐”,题为《七月既望偕陈湘鱼作敬吴仙延变

  • 灵山县志

    十二卷,清黄元基修,吴苏海纂。黄元基,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灵山县知县。吴苏海,时任教谕。灵县自明代以来叠遭兵燹,卷帙散失,文献无徵。康熙十一年(1672)县令林长存,博采耆旧,

  • 太平经国之书

    十一卷。宋郑伯谦撰。郑伯谦生卒年不详,字节卿,永嘉(今浙江宁波)人,初官修职郎,后为衢州府学教授。宋王与之撰《周礼订义》,首列宋代研究《周礼》者,共四十五家,并类编姓氏世次,郑伯谦为第三十一,居黄度、

  • 观妙斋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1729)金介复序,称此

  • 迦谈

    四卷。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参见《法藏碎金录》辞条。《迦谈》即《法藏碎金录》也。因《法藏碎金录》明代久无传本,嘉靖二十四年(1545),晁迥裔孙瑮以翰林院检讨兼管诰敕,得此编于内府而刻刊,并改名为

  • 罗溪镇志

    八卷。清王树惇修,潘履祥纂。王树惇,字筠庄,河南鹿邑人,举人,清光绪五年知宝山县事。潘履祥,字春生,晚号耐叟,江苏宝山县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潜研堂集》中,收有《罗店序》文一篇,为里人范翼王

  • 定峰乐府

    十卷。清沙张白(1626-1691)撰。沙张白原名一卿,字介臣,号定峰。江阴(江苏江阴)人。终身未仕,往来各地,与洪升、曹乐等有交往。著有《定峰乐府》。是集凡十卷。均为其所作乐府诗。曹乐为之评点。考集

  • 诗书古训

    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编修,詹事,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礼、户、工等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漕运总督,湖广、两广

  • 经解斠

    十二卷。此书题长沙唐陶山夫子鉴定,及门诸子编次。首有唐仲冕序。按陶山即唐仲冕号。序称“江南通州,号人文薮,如杨子述臣,王子凤沼,徐子沂舫手辑书成,邮质于予”等等,可见“及门诸子”即杨、王、徐三人,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