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济文衡

经济文衡

《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不著辑者姓名。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有杨一清《序》,但称先儒所撰。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朱吾弼《序》,仅称其为董崇相家藏本,亦未言作者名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记此书为马季机编,所著录的《前集》、《后集》、《续集》之目,亦皆相合。清乾隆四十年(1775),南昌杨云服重刻此书,程恂作《序》,称为南宋滕珙编。滕珙字德章,号蒙斋,婺源(今属江西)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任官合肥令。与其兄俱师事朱熹,朱子为其父作《墓志铭》,称二子皆有声闻于州县间,又称滕珙廷对甚佳,盖为新安高第。此书中取《朱子语录》、《文集》分类编次,每一论必先著其缘起,次标其立论之意,条分缕析,条理秩然。比较别家所编《经世大训》之类,或简而不详,或繁而少绪者,迥然不同,远在其上。所以,即使不出滕珙之手,亦非学有渊源者则绝不能编辑如此。《前集》皆论学,分为太极、天地、日月、道体、道学、性、性命、心、仁、知、格物、天理人欲等五十五类,辑朱熹在自然观和道德观方面的论述。书中朱熹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理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主宰。太极散为万物,万物中各有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前有静,静前有动。故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性是一切有生命人和物所具有的天性,但人性与物性又不尽相同。孟子的性善论,是专从性之理而言,但恶的来源没有讲清楚。张载和程颢、程颐的“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提出后,使人性善恶的问题得到解决。性即天理,是全善的。但禀于气质,则有善又有恶。心为一身之主,能认识一切,分析一切。对天理和人欲的判断,全由心来主宰。同时,天理亦寓于心中,穷理就是穷心中之理。仁是心之德,即个人自在的品质。仁主于爱、义主于敬。孝悌是仁之本,五常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无所不在。克己复礼,无私便是仁。人们在穷理灭欲,格物致知中,要把“持敬”作为道德修养的“涵养工夫”。《后集》皆论古,分为黄帝、尧、舜、禹、文王、武王、汉景帝、汉光武、春秋、战国、两汉臣、五代臣、孔子、孟子、《易》、《书》、《诗》、年号、地理、井田等七十一类。辑朱熹对历史上的朝代、君主、文臣武将、学者、著作、制度等的评论。如书中朱熹认为,文王虽天下三分有其二,而唯知以臣事纣王,是因为纣恶未盈,天命未改;武王伐纣,是“应天顺人”。如又认为,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为老子的体用;存心养修,充广其四端,是孟子的体用。提出“王霸之变”的历史观,认为社会的盛衰取决于君主心术的好坏。君主心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君主心一邪,则天下之事无有不邪。《续集》则兼辑二集所遗而补之,分为圣学、圣德、修身、新政、时政、用相、君子小人、赏罚、民力、国用、财赋、保甲、边防、学校、礼乐、庙议等四十三类,辑朱熹关于政治、经济、礼乐等方面的论述。如书中朱熹认为,《大学》之道,为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莫不由此。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故君主之家齐,则天下无不治;君主之家不齐,则不能治天下。齐家就要修身,格物穷理为修身之本。如又认为,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恤民之本在君主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果不节用,必横征暴敛,故节省财用以固邦本,为不变之理。此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朱子思想尽有体现。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惟是朱子平生学问大端,其见于此。而独以‘经济’为名,殆不可晓。即以开卷一篇论之,‘太极’、‘无极’有何经济可言耶?其门目亦太烦碎,多不应分而分之,《前集》尤甚,亦为一瑕。读者取其宏旨可耳。”此书可与《朱子语类》、《朱子文集》互为表里,相与补充,为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有明正德十六年(1521)刻本,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五车霏玉

    三十四卷。明吴昭明(生卒年不详)撰。汪道昆增订。吴昭明其人不详,汪道昆字伯玉,嘉靖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本书于诸类书之中掇拾残剩,割裂饾饤,编辑而成,又都不著明出处。一部陋俗之作。可能为坊刻托名。

  • 顾亭林年谱

    ①一卷。清吴映奎辑。映奎字止狷,又字银帆,江苏昆山人,贡生。此谱谱主顾炎武(1613-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炎武年轻时曾参加过

  • 宿松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邬正阶、郑敦亮修,石葆元、汪景祥纂。邬正阶,举人,官文林郎,清道光二年(1822)来任宿松县知县。郑敦亮,湖南长沙人,进士,道光六年(1826)知宿松县事。石葆元,字聿臻,号镜心,

  • 扬州水道记

    四卷。刘文淇撰。刘文淇,字孟瞻,江苏仪征人。父锡瑜,以医名世。文淇孝养承志,能得观心。稍长即精研古籍,贯串群经。其据《左传》、《吴越春秋》、《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诸书,谓唐宋以前,扬州地势南高北下

  • 夏小正训解

    四卷。《考异》一卷,《通论》一卷。清王宝仁(详见《周官参证》)撰。是书前有嘉庆十九(1814)毕宪曾、二十四年(1819)彭兆荪序及嘉庆十八年(1813)自序。其体例是先在记文下系己说,再在传文下申传

  • 石鼓论语问答

    三卷。南宋戴溪(?-约1215)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

  • 龙泉清远如禅师语录

    一卷。清代释真如(生卒年不详),显仁(生卒年不详)编。真如,俗姓李字清远,法号真如。楚北利川县(今湖北省境内)人。因住龙泉山寺,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龙泉清远如禅师语录》。该语录较详细地记载了真如禅

  • 武夷杂记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

  • 禹门集

    四卷。清郭振遐(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郭振遐,字中洲,汾阳(今山西冀宁)人,寄居扬州,生卒年均不详。振遐有大志,以大禹、颜回自比,工诗,颇率易。著有《禹门集》六卷。是集《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

  • 启札锦绣

    一卷。旧本题清旷赵先生编,不著其名。所录皆南宋人启札,而不题作者之姓名。盖当时盛行此体,书贾采辑刊版,备挦扯之用,不足以言文章。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