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三十二卷。明杨宗气修,周斯盛纂。杨宗气,字钟山,陕西延安卫(今陕西延安)人。周斯盛,宁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以进士任山东提学副使,筑河汾书院,集隽异士肄业其间,月有课,季有试,文教大兴。《山西
二卷。清郑宏纲(1727-1787)撰。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世医出身,先祖即从医。父郑子丰得闽人黄明生所授喉科秘书,遂精喉科,后代亦多以喉科名世。因其居所名“南园”
一卷。元陈泰撰。泰字志同,别号所安。长沙茶陵(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延祐二年(1315)进士。除龙泉县主簿。其曾孙朴辑其遗稿,编成此集。明成化中,其来孙铨等重刊。内“七言歌行居十之七八,大致气格近
二卷。明史册撰。史册,字义维,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易牙遗意》外,还著有《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此记作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六月。时彭而述任湖南提学,与胡养忠同游浯溪,县令孙斌为向导。浯溪之名肇于唐元结、次山,经其品题,始闻名于世。与曾公摩崖、
三卷。明何乔新(生卒年不详)撰。何乔新著有《周礼集注》。此书乃私备对策之用。捃拾补掇,不足以言著书。
一卷。明黄洪宪撰。黄洪宪字懋中,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曾奉使朝鲜。洪宪以文受知张居正,居正败,共诬以逆,后因与众不合归。有《朝鲜国纪》、《玉堂日钞
① 七十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为太学正,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佐郎。章淳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