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ōng

宫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世代相袭的职业为姓氏。周官有掌管宫门者,后世即以官职名称为姓氏。二是源自春秋时虞国大夫宫之奇。三是源于南宫氏。春秋时期,鲁国有孟僖子的儿子名韬,被封于南宫(今河北南宫),其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南宫”为姓。后又分化为南、宫二姓。

宫姓发源于山西。宫之奇原居于山西平陆一带,后避难迁于虞国,居住在辛宫里(亦在今山西平陆)。晋灭虞之后,宫之奇再次率领族人避难曹国(今山东定陶西南)。后来,宫姓一族在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录,其迁徙路线和居住地区已不可考。整体来说,在宫之奇和族人的东迁过程中,宫姓后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开枝散叶,发展开来。中国现在几支大的宫姓族支,都是从这里起源的。

宫姓历史人物有宫之奇,春秋时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他料事如神,颇有远见,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晋国意欲吞并虞国,但因当时虞国和虢国是盟国,晋国无隙可乘,始终未能得逞。面对这样的形势,宫之奇坚决主张虞、虢联盟。后晋国重金贿赂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之计,故极力劝谏虞君不借道于晋国,但贪财好利的虞君接受了晋国礼物,借道于晋,后虞国终为晋国灭亡。后世“唇亡齿寒”的说法就出自宫之奇规劝虞君的说辞。宫国苞,清代诗画家,擅画兰竹,长于写诗,与丹徒张石帆合称“江上两诗人”。

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四十位。


【源】 ①系自姬姓。古有宫国,春秋时灭于虞,子孙以国为氏(17)。②虞大夫宫子奇之后(6,12,15,60)。③周官掌宫门者,以世官为氏(7,60,62)。④清满洲八旗姓恭佳氏后改为宫(180)。满族姓(344)。⑤蒙古族姓(344)。【望】 河东(17,418),太原(15,21)。【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4%。尤以吉林、辽宁、山东、黑龙江、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5省宫姓约占全国汉族宫姓人口86%。【人】 宫志恽,唐时河东令,殿中侍史(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河南之卢氏,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虞大夫宫之奇后。” 宫之奇为虞宗室大夫; 虞乃姬姓之国,故此之宫氏,当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周官掌宫门者,以世官为氏。” ③ 《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云:“鲁孟僖子之子韬,食邑南宫,即孔子弟子南宫适,其后支子为宫氏。” ④或为清代满族姓恭嘉氏所改。望出太原。

汉代有宫崇; 元代有宫天授; 明代有宫安; 清代有宫伟锷、宫尔劝。

猜你喜欢

  • 读音:yǎn【源】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甗(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后因氏(8,17,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齐后有甗氏。”此当系出姜姓。《姓氏词典》 音yàn,不从

  • 俄尼

    读音:É'n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马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烏勒錫

    读音:Wūlèx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吴氏(180)。②亦作〔吴尔锡〕(260)、〔乌尔锡〕(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

  • 鼐奇特

    读音:Nàiq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Gān【综】 源出不详。广东万宁有此姓。

  • 读音:fèng【音】 作为姓应读平声,读如丰(7)。【源】 ①即奉姓。后加人旁为俸氏,见《姓氏寻源》(60,62)。②瑶(225)、傣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云南景谷(62)、四川广汉(62)、中江(

  • 读音:Shā沙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地名为姓,出自子姓,宋微子之后。商末殷纣王庶兄开(一名启)被封于微,世称微子。武王灭商后封微子于商丘,建立宋国。微子的后裔有人被封于沙(今河北大名东)。

  • 鲑阳

    读音:kuì yáng后汉有少府鲑阳鸿,治孟氏易。(见《通志·氏族略》)

  • 濮陽

    读音:Púyáng【源】①古颛顼帝高阳氏葬于濮阳(故城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之颛帝陵),子孙在此守陵者,遂以地为氏(12,15,60,69)。②春秋时魏大夫食采于濮阳(同上),因氏(7,17)。【望】平陵(

  • 瑚爾色

    读音:Hú’ěrsè【综】清满洲镶蓝旗中有瑚尔色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