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源】 ①西夏人及吐蕃人均有崖氏(91)。②清时汉族已有此姓(23)。③壮族姓(107)。【布】 广西都安(288)、北京、江苏丰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崖葑,清时曾任新宁州(故治在今广西扶南)训导(23,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大同、阳泉、忻州、运城、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注云:“西夏、吐蕃皆有崖氏。”
宋代有崖遇、崖罗、崖来; 清代有崖葑,任新宁州训导。
【源】 ①西夏人及吐蕃人均有崖氏(91)。②清时汉族已有此姓(23)。③壮族姓(107)。【布】 广西都安(288)、北京、江苏丰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崖葑,清时曾任新宁州(故治在今广西扶南)训导(23,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大同、阳泉、忻州、运城、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注云:“西夏、吐蕃皆有崖氏。”
宋代有崖遇、崖罗、崖来; 清代有崖葑,任新宁州训导。
读音:yǔ【源】 ①申,周时姜姓国,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北20里。申伯为周宣王母舅,申国之伯,周卿士,其后有宇氏,见《路史》(17,60)。亦见《姓苑》(7,9,11,12,17)。②宇文氏后有改姓宇氏者
读音:xìn出鲁宗人衅夏之后。(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周有衅夏。(见《正字通》)
读音:Nípánggǔ少数民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金代有尼庞古·蒲鲁虎,申都路猛安郡人,明昌进士。或作尼厖古、尼忙
读音:Bùrén【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读音:Mínggātè【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读音:Shūshùnjuéluó【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索兰泰之妻为舒顺觉罗氏(260)。
读音:Zháláér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注云:“蒙古族姓。元有武昌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脱欢,姓此氏”。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读音:Dōngg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姓纂》: 齐大夫得臣之后。得臣居东宫,故后以为氏。” 得臣,春秋齐庄公之子。东宫氏当系出姜姓,“以地为
读音:zhì【源】 ①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制(故城在今河南荥阳境),因以为氏,见《姓源》(17,62)。②周文王弟虢叔之后有制氏,见《路史》(17,60)。制,春秋时虢之邑,后为郑邑,以地为氏(60)。
读音:Bìyú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邘”。(按: 《郑通志》卷三十有载。其卷二十九则作“馝邗”,改为 “邗”,或作馝邦、馝刊、馥邦、馥邗,盖刊、邗、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