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ǔ

庾姓主要来源于官名。周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廪”,其后代以官为姓。

庾姓早期活动于中原一带,如今庾姓分布以广东为多。

庾姓历史人物有北周文学家庾信,世称“庾开府”,善作诗赋、骈文,与徐陵齐名,同为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

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三位。


【音】 又音俞(Yú)(17)。【源】 ①唐尧时封国中有庾侯,见《国名纪》(17)。子孙以国为氏。②春秋时有庾子国,其后有庾氏(17)。③唐尧时掌庾大夫(主管斗量粟米之事),其后以官命氏(6,9,12,17)。④周时有司庾廪之官,故亦有庾氏,见《姓考》(62)。⑤代郡庾氏,世典牧畜,东晋末代国昭成帝拓拔什翼犍时归魏。匈奴浑庾部之归魏者,改为庾氏(70)。【望】 新野(17),颖川、济阳(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庾皮,春秋时晋大夫(17,21)。庾及,北魏时河南代人,中部大人(24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荔浦及灌阳、四川之长寿及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尧时掌庾大夫以官命氏。至春秋时周有大夫庾皮,皮子过。邑于缑氏。卫有庾公羌 (按:《左传》作庾公差; 《孟子》作“庾公之斯”; 《中国姓氏大全》 则引作 “庾公元斯”,又作 “庾公差”),望出颍川、新野、千乘、齐郡。古代露天积谷处称“”。掌庾大夫,即职掌庾廪的官员。

汉代有庾胜,武帝时杨仆裨将; 晋代有庾亮; 北周有庾信,诗人; 元代有庾天锡,大都人,戏剧家。

猜你喜欢

  • 撒瑪吉爾

    读音:Sǎmǎ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氏·赫哲族》,未详其他。

  • 朶爾只

    读音:Duǒěrzhī《姓氏词典》有载。其注 “朵儿只”云: “又作朵尔只。见 《明史·卷三二七》,明有朵儿只·伯。”

  • 读音:Fèn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傈僳族姓氏。此姓系泸水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臧马

    读音:zāng mǎ匈奴王降汉,武帝封为臧马侯。(见《汉书》)臧马矢,汉时人。(见《万姓统谱》)

  • 富吕

    读音:Fùlǚ【源】 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7,9,63)。或即副吕氏。《姓氏词典》据《姓解》收载。其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未详其他。

  • 读音:Jiǎo【源】 见《新华字典》(82)、《辞海》(84)。【布】 北京、四川成都(91)、富顺(395)、浙江余姚(389)、萧山(209)、嘉善、河北五莲(290)、江苏江都等地均有此姓。现行

  • 读音:Mèn【源】①傣族姓。世居云南德宏地区(164,165)。②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原姓简恩,后裔分别以简恩两子之名为姓,其一为闷(159)。亦作门氏(1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山西

  • 东楼

    读音:dōng lóu夏禹后东楼公封于杞,因以为氏。(见《元和姓纂》)东楼,姒氏,少康之后,支孙封为东楼公,因为东楼氏。(见《万姓统谱》)

  • 貴牟

    读音:Guìmóu《姓氏词典》 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布爾柱特

    读音:Bù’ěrzhù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西木保之妻为布尔柱特氏(260)。又,清正白旗蒙古闲散鄂勒济拜之妻为补尔珠特氏(260),〔补尔珠特〕似即布尔柱特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