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ū

【源】 周有戌命之彝,见《宣和博古图》(60)。 【布】浙江上虞(279)、四川成都(91)、安县(322)、上海(91)、江西广丰(328)、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市及其松江县、湖南之益阳、安徽之贵池、江西之奉新、广东之澄海、云南之江川、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博古图》周有戌命之彝。”乃为戌姓最早记载。

唐代有戌盛孙,河阳令。

猜你喜欢

  • 读音:Nèn【综】 ①隋、唐时西域苏毗部羌人姓(444),史书上亦称农氏(194)。苏毗系藏族先民,在唐时灭于吐蕃。故称历史上藏族姓(217)。②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姓氏词典》 收载

  • 他駱拔

    读音:Tāluòbá【源】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他骆拔氏为骆氏。见《魏书》(7,27)。【变】 亦作〔佗骆拔〕(7,9,17,27)、〔地骆拔〕(12,27)。作〔地骆枝〕(6,70),似误。历史上代北

  • 格濟了

    读音:Géjǐlè锡伯族姓氏。后改单姓“葛”。见 《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按: 疑此即 “格济勒”之别译。)

  • 读音:Lè【综】 见《中国姓氏集》(91)。《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并注此音,且曰: “极罕见姓。”未详其源。

  • 叱豆渾

    读音:Chìdòuhún【源】 叱豆浑为柔然一部落,属鲜卑,亦异译为〔折豆浑〕、〔是豆浑〕,“是豆浑”蒙语意为巫者,故叱豆浑源出巫者,后以此为姓(425)。【变】 叱豆(60,62,63),豆浑(42

  • 哈喇魯特

    读音:Hǎlǎlǔt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顺帝孛尔只斤·阿速吉八之母即姓哈喇鲁特氏,未详其他。

  • 攣鞮

    读音:Luántí【综】 匈奴单于姓(7,11,17,60)。亦作〔栾提〕、〔栾鞮〕(17)、〔虖连鞮〕(60,63)、虚连题(17,62)。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匈奴单于

  • 读音:xū【音】 又音Rú(17)。【源】 春秋时郑成公之兄��之后,以名为氏,见《元和姓纂》(17,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音 ‘须’。

  • 阿達

    读音:Ādá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孫紫

    读音:Sūnzǐ【综】 彝族姓。丁惹、基默吉毅、倮米等家支均有孙紫姓。属丁惹家支的亦称〔米姑孙紫〕,属基默吉毅家支的亦称〔姆乌孙紫〕,属倮米家支的又称〔既古孙紫〕。云南宁蒗、兰坪等地均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