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
【源】 系自杞姓。东搂公之后,东汉灵帝时杞康避董卓之难,改为爬氏(9,60)。【变】 一作杷(60,62)。【望】 定襄(17,418)。【人】 爬秀,西魏时襄州刺史(9,15)。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杷”云: “杷,闢牙切。字亦作 ‘爬’。本巴氏,东楼公之后。汉灵帝时巴康避董卓难改为杷氏。” 《姓氏考略》据《广韵》 注云: “一作 ‘杷’。本杞氏,东楼公之后,后汉灵帝时杞康避董卓难改为杷氏。” 与郑说有别,郑说似误。
西魏有爬秀,襄州刺史。
【源】 系自杞姓。东搂公之后,东汉灵帝时杞康避董卓之难,改为爬氏(9,60)。【变】 一作杷(60,62)。【望】 定襄(17,418)。【人】 爬秀,西魏时襄州刺史(9,15)。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杷”云: “杷,闢牙切。字亦作 ‘爬’。本巴氏,东楼公之后。汉灵帝时巴康避董卓难改为杷氏。” 《姓氏考略》据《广韵》 注云: “一作 ‘杷’。本杞氏,东楼公之后,后汉灵帝时杞康避董卓难改为杷氏。” 与郑说有别,郑说似误。
西魏有爬秀,襄州刺史。
读音:Túdān【源】 徒单,金时女真人部落名,部人散布于活剌浑水(今呼兰河)、按出虎水(今阿什河)、速苏海水(今黑龙江尚志马延镇东南苇河、亮河一带)等地。以部为氏(71,397)。【望】 代郡(17
读音:Wūzhālèhú【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珲春(23,63,180,260)。【变】 亦作〔乌扎尔瑚〕(180)、〔吴扎尔瑚〕(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珲春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读音:páo【源】 为庖姓所分,见《潜夫论》(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姓氏考略》 亦收载。其据《潜
读音:Niú’ètuō【综】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拉格之妻为牛鄂托氏(260)。
读音:Tǎlièěrjīn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盘子”,当指物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Wèigǔtú【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楞格之妻为卫古图氏(260)。
读音:sì《官氏志》:姒亦改作侣。(见《万姓统谱》)▲<明>侣钟,郓城人,成化时户部尚书。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临汾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
读音:Shùhóu【综】 春秋时宋有大夫竖侯息,曹有大夫竖侯獳,未详所出(6,7)。《姓解》作〔竪(竖)侯〕(7,9),《奇姓通》作〔䇺侯〕(20,63)。然据张澍考证,曹之竖侯獳,实姓
读音:Guī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邵武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邵武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Shí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十六国时有张姓、冉姓改为石姓。石姓最早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今河南北部),后迁徙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