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ú

【源】 ①春秋时晋侯之裔食采于盂(故城在今山西阳曲东北80里),其后因以为氏,见《元和姓纂》(12,17)。 ②春秋时宋公(即宋微子)为右盂(田猎),食采于盂(故城在今河南睢县东南),其后因以为氏(15,21,60)。 ③盂为春秋时卫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南敛盂聚),或以邑为氏(11)。【望】 太原(17,418)。【布】 四川成都(91)、浙江上虞(279)、山西绛县(324)、台湾台中、苗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盂丙,春秋时晋大夫(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吉安,山西之太原、长治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晋大夫食采盂邑,因氏焉。” 《姓氏考略》援引 《通志》 作: “《左传》宋公为右盂,食采於盂,因氏。” (按: 此非 《通志》 中语,当引自 《万姓统谱莠》,《姓氏考略》 误注出处,且“右盂”,乃田猎阵名,与姓氏之源无关。春秋时宋有盂地。《姓氏词典》 称: “即今河南睢县盂亭。” “宋公……食采於盂,因氏。”之说不足以服人,若真个如此,盂氏当系出子姓。)其地今为太原盂县。

春秋时晋盂丙,卫有盂黡。

猜你喜欢

  • 读音:Bēi【源】 见《姓苑》(15,21,62)。舜之后象封于有庳(故城在今湖南道县北),其后有象氏,庳氏,畀氏,鼻氏(19,21)。罕见姓氏。《万姓统谱》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据《姓苑》

  • 阿伏干

    读音:ā fú gān【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

  • 步鹿如

    读音:Bùlùr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鹿氏。

  • 石爾德特

    读音:Shíěrdétè【源】 清蒙古人姓(61,254)。【变】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六十尔之妻为什尔德特氏,镶黄旗蒙古马甲灵福之继室为石哷忒特氏(260),〔什尔德特〕、〔石哷忒特〕等似均系石尔德特之

  • 吴祖

    读音:Wúzǔ【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纳木升额之妻为吴祖氏(260)。

  • 读音:Còu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引 《新唐书》亦收载。其注称: “唐有凑罗栋”,未详其源。

  • 读音:yǒu【源】 ①周文王曾囚于羑里(亦名牖里,古城在今河南汤阴北九里之牖城)之地,居于此地者以羑为氏(9,12,15,17,60)。 ②羑里,殷时狱官(秋官之属),子孙以官为氏(6,12,15,6

  • 奚什盧

    读音:Xīshíl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索卢氏; 或改为单姓“卢”。或作“奚斗卢”、“悉什卢”、“奚计卢”。

  • 南方

    读音:Nánfā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高雄等地均有此姓(68,261)。

  • 鶡冠

    读音:Héguān【源】 賨人以鹖冠为姓,见《风俗通》。鹖性健斗,故以其羽饰武士冠。《汉书·艺文志》载,楚有贤人鹖冠子,其后当以为氏(60,62)。賨人,秦汉时湖南、四川地区少数民族,即今土家族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