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诗词古文>魏良臣生平

魏良臣生平介绍

魏良臣生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八月二十三日,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四月十七日,年69岁。少年时入建康郡学,与秦桧、范同、段拂、何若等人为同舍生,此五人后皆位至宰相。宣和三年(1121年)良臣25岁,登进士第。初除丹徒尉,以后仕历,据《宋会要辑稿》各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各卷等史籍、别集、方志记载,按年排列于后,凡出处不见上两书者,均为加注。>>查看魏良臣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建炎年间,任严州寿昌令。

  绍兴三年,左从政郎、敕令所删定官。

  绍兴四年,迁都官员外郎。是年十月初三日,以以左宣教郎、吏部员外郎假左朝请大夫、试尚书工部侍郎充奉使金国军前奉表通问使,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王绘副之。

  绍兴五年正月二十一日,以“奉使亡状”罢吏部郎、奉祠。

  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以左朝奉大夫行尚书吏员外郎。

  绍兴九年五月一日,迁右司员外郎。九月一日迁左司员外郎。

  绍兴十年十月二十四日,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是年十一月十四日迁尚书吏部侍郎。

  绍兴十一年十月十日以左朝散大夫、吏部侍郎假左正议大夫,吏部侍郎、文安郡开国侯充奉使金国军前禀议使,以保信军承宣使兼阁门事王公亮副之。

  绍兴十三年九月十一日以御吏李文会奏劾,罢吏部侍郎,出知池州。绍兴十五年闰十一月,尚在知池州任内。

  绍兴十九年五月十二日,以敷文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庐州,至二十年四月吴逵知庐州,良臣当已罢去此后家居五年。

  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八日,以敷文阁直学士参知政事。

  绍兴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罢参政,以左中大夫出知绍兴府,三月到任,十二月奉祠(参《宋宰辅年表》、《嘉泰会稽志》卷二)。

  绍兴二十八年正月,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宵宫知宣州。是年九月二十五日,改知潭州。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二十日,改知洪州。四月十七日,卒于任。终左中大夫,致仕转一官,上遗表特赠五官,为左宣奉大夫;九月二十三日,因前知潭州卖官田赏,再赠一官为左光禄大夫。后谥敏肃。

猜你喜欢

  • 翟宏

    翟宏,字宏道,号钝轩,无锡人。永乐中举明经,官为宁府教授。

  • 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 吴莱

    (1297—1340)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

  • 郑大枢

     郑大枢,台湾县人。清康熙六十年(1721)例贡。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 张红桥

    福建闽县人,居红桥之西,因自号红桥。聪敏善诗文。豪右争欲委禽,红桥不可,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后归福清林鸿,鸿游金陵,感念成疾卒。

  • 袁宗

     松江人,字宗彦,以字行。洪武中官王府长史,坐事谪云南。有《菊庄集》。

  • 徐淑

    徐淑,东汉女诗人(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陇西(今甘肃通渭)人。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徐淑丈夫。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有诗集传世。(《补续汉书艺文志》)所作今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

  • 汪春源

    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厦门,台南安平人。父亲汪翁牛,母亲吴氏凤。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清廷《马关条约》割台议和,汪春源作为台湾举人,正在京城准备考进士,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的,《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博士称之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辛亥革命后,定居鼓浪屿。著有《柳塘诗文集》。

  • 周弘

    字子重,江南无锡人。康熙甲辰赐进士第三人,官侍读学士。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