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诗词古文>曹修古生平

曹修古生平介绍

曹修古(?—1033),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天圣五年(1027年),修古出任歙州知府,不久调任南剑州,以后复任开封府判官,调殿中侍御史。在这期间,章太后涉预朝政,秉权力处事。太后侄子刘崇德从相州调回时,在途中死亡,太后对他的内外姻戚及僮仆等80余人都予录用。修古和殿中同官杨偕等上奏章写论文,并请太后交还政权,因而被降职为工部员外郎,知兴化军。后遇赦复官,还未及回京都,病死在兴化军中。>>查看曹修古的诗词古文

生平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累任秘书丞,饶州通判,后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这时正是真宗与辽订立澶渊盟约之后,宋代的中衰时期,修古对当时苟安求和的局面,深感不安,有志整饬纲常,以图中兴,诤诤敢言。天圣元年(1023年),仁宗嗣位,修古提出“行法令、审政事、惜财力、辨忠邪”四项大政措施上奏。对于在职的年老朝官,既然年老体衰,对官事无补,应该给他们退离。特别还引用唐太宗贞观之治中的故事来论证。其具体办法是文武百官年达70的,可以上表自动请求调职或辞职,不论名将功臣也应该这样。仁宗批准奏事,于是颁下诏令定为制度。

  修古对官规礼仪,也非常重视。宋代御史台的官制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有一次,修古和三院御史12人早朝,有2个黄门官骑马行过不避,修古请他们退让,反而遭到辱骂。修古立即奏知皇帝说:“御史尊则天子尊,现在黄门竞敢违逆规章,诟骂御史到这样猖狂地步,请求皇上惩治。”晏殊是当时诗词名家,他任枢密副使,用笏打人,修古即奏告皇帝说:“晏殊身为辅弼大臣,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百官效法的样榜,他却忿怒急躁到用笏打人,大大失去大臣体统,请依典籍处刑,来维护公议。”

  真宗在位时,大盛造“天书”、行“封禅”。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借天书再降改定“天贶节”。次年,在寿丘建造景德宫、太极观,在京城建造玉清昭应宫,耗费不可胜数。仁宗时,仍崇尚建塔庙、营金阁,宫中还以翡翠作为服饰和玩物,曾下诏书去越南采购。修古对这些奢侈耗费都力言不可,奏请罢免。

  修古生活俭约,洁身自爱,死时贫困不能归葬,官中同事及兴化地方人士捐赠赙钱50万。他的次女哭着告诉他的母亲说:“爸爸以忠节闻名天下,现在不幸因直言贬官至死,怎么可以接受他人的捐赠而沾污爸爸的德行。”终于谢绝赠礼。

  章太后死后,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想念曹修古为官忠直,赠授右谏议大夫,并赠钱20万给他的家属。

猜你喜欢

  • 吴惟信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阿里西瑛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字西瑛,吴城(今江苏苏州)人,回族,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工散曲。居号“懒云窝”。其躯干魁伟,人称“和西瑛”。善吹筚篥,能散曲。所作“殿前欢”,贯云石、乔吉、卫立中、吴西逸等皆有和曲。现仅存小令四首。《太和正音谱》列其名与150词林英杰之中。

  • 周铢

     明州鄞县人,字初平。周锷弟。徽宗崇宁二年进士。高尚不仕,与兄偕隐,相与徜徉山水间,乡人慕之。

  • 张津

    (?—1518)明广东博罗人,字广汉。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除建阳知县,筑城郭,建朱熹诸贤祠。累擢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所部水军,请停织造。寻加至户部右侍郎。

  • 袁奭

    北齐陈郡人,字元明。南朝梁永嘉王萧庄时为侍中,奉使于北齐。庄败,留于北齐,为琅邪王高俨大将军咨议。以文学称于时,后主(高纬)时,待诏文林馆,迁太中大夫。

  • 袁天麒

    袁天麒,字国正,号西薮。东莞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署兴国教谕。诗工七言。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九有传。

  • 朱鹤龄

    (1606—1683)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长孺,号愚庵。明诸生。入清,弃科举。学问长于说经,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都有交往,与徐乾学亦相酬答,深得一时名流切磋之益。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等著作,又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注,另有《愚庵小集》。

  • 郭居敬

    元漳州龙溪人,字义祖。博学能文。性笃孝。亲殁,哀毁尽礼。尝取虞舜以下二十四人孝行事迹,序而诗之,以训童蒙。虞集、欧阳玄欲荐于朝,力辞不就,隐居乡里,以处士终。有《百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