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诗词古文>马祖常生平

马祖常生平介绍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查看马祖常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于元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岁。(元诗选小传云:至正四年卒。此从元史本传)。其祖宗系雍古部(蒙古汪古都部,今内蒙集宁附近)人,先世为雍古部贵族,聂思脱里派(基督教中国景教派)信徒。高祖锡里吉思是金代凤翔兵马判官,为国捐躯,死后封恒州刺史,子孙按照以官为姓的惯例改姓马。曾祖月合乃,随从元世祖忽必烈攻宋,留居开封,累官礼部尚书。父润,同知漳州总管府事,移居光州,任光州监军。

  马祖常,在7岁时,就知道求学,得到点钱就用来买书。10岁时,烛火引起失火,引燃房屋,但他不慌乱,频频取水灭火。大伙议论纷纷,都认为不一般。长大后,他笃实求学,由蜀中儒学家张摐传授学业,他常提出不少质疑,很受老师器重。元仁宗延祐初年,刚恢复科举,他在乡、会两次考试时,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官职做到御史中丞官。与袁桷、王士熙等互相切磋文字,相交甚密。

  是时,仁宗在位已久,独居东宫常饮酒过度,不理朝政。马祖常上书奏请元仁宗:“以天地祖宗为重,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提出十五件事,一一说明,屡屡建议。不久,成为皇太子慎简的师傅。又上奏,弹劾丞相铁木迭儿十大罪状,元仁宗震怒,一下撤掉他的宰相官位。后来,又上奏,说泰州地动山摇是由于“在野有当用不用之贤,在官有当言不言之佞”。指出贤才人士皆家居等。又因奏疏而降罪。多次因弹劾、举荐获罪,可知马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不久改任宣政院经历,一月有余,辞职归乡。而后,又起用为社稷署令,改任开平县尹。由于奸臣当道,马祖常退隐潜居光州。奸臣死,马祖常又任翰林待制。泰定年间,立太子,马祖常担任典宝少监、太子左赞善官职,不久,任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因老人去世,在家中守丧数年,复出做官,再任礼部尚书、右赞善,不久又辞官归乡。

  天历元年(1328),马祖常入礼部任职,两次知贡举,一次读卷官,当时人称马祖常选拔得当,为国家挑选出大量人才。后升为参议中书省事、南台中丞。元统初年,马祖常拜治书侍御史中丞、经历枢密副使。马祖常辞官归光州。后又派遣他出任江南、陕西行台中丞,马祖常以有病在身推辞,没有前往。至元四年三月,马祖常去世,年60岁,官至礼部尚书、枢密副使。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号文贞。祖常初娶常州录事判官之女索氏,又娶河南镇守千户和尚之女怯烈氏。子二人,任行省检校官及秘书监著作郎等职。

猜你喜欢

  • 赵崡

    陕西整厔人,字子函。万历间举人。常挟纸墨访拓古代石刻,并乞于朋友之宦游四方者,积三十余年,所蓄旧碑颇多。有《石墨镌华》。

  • 周世昌

    周世昌,建州(今福建建瓯)人。真宗时商贾,曾因海难飘流至日本。事见《宋史》卷四九一《日本国传》。

  • 王褒(南北朝)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入侵江陵,《周书》本传称“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戎,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被围之后,上下猜惧,元帝唯于褒深相委信。”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封石泉县子,邑三百户。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二人特被亲待。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建德年间去世,卒年六十四。子王鼒嗣。

  • 庄元戌

    庄元戌,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 邹卿森

    邹卿森(1643-1712),字衡湘,号心岳,江苏无锡人。以诗文、绘画名于时。尤善画人物。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乔知之

    乔知之,唐(公元?年至六九七年)名不详,同州冯翊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后神功元年。与弟侃、备并以文词知名,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诗歌,时人多吟咏之。武后时,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有婢名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愤,投井自杀。承嗣于衣带中见其诗,大恨,因讽酷吏罗织诛之。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