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指中国在五十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是在倡导西医学习中医的基础上,至六十年代初确定下来的。其核心是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中医药,主要包括:①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临床,对某些疾病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中西医学术逐步交流,逐渐产生新的理论;②用生理学等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医学术,进而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③在中西医务人员合作诊治病人的过程中,系统地整理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其规律,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深入到理论研究,阐明中医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实质;①用物理、化学、电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对中医的某些学说、观点或方药进行综合性研究,以丰富医学科学的内容,并创造新的学说或新的药物。中西医结合开展30多年来,在临床、预防和基础医学方面都涌现出成果。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内分泌疾病、免疫功能障碍疾病、严重机能失调疾病等多发病和疑难病,已成为必要的思路和常规,并取得优于单独运用中医或西医的疗效。在治疗急腹症、中小面积烧伤骨折等病总时,改变了西医的传统常规,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新疗法,不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且使部分病人免除手术,减少合并症和副作用。在阐明阴阳脏腑、气血等理论的实质,探讨各种证候的规范,研究活血化瘀、针刺镇痛等治法的机理,都能较充分体现出传统中医学术与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的结合。这些成效,一方面激发了气功推拿针灸、食物及大然药物治疗的推广应用并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哲学、数学、信息、生物、物理等学科结合于中医药研究,促进了中医病理学、实验针灸学针刺麻醉学、时间生物学和身心医学等边缘学科的酝酿与开拓。在人类医学发展历程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尚在探索阶段,认识与做法尚未一致,在临床覆盖率和某些病的疗效稳定性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 本草节要

    药物学著作。南宋·张松撰约成书于1208~1224年间。此书早佚,仅存佚文60余条。据《宝庆本草折衷》载述此书梗概称:此书择取本草常用药,抄节性味、主治之要,合经注之文,统以成段。虽立言简要而亦有所补

  • 喉底

    即咽后壁。

  • 溢阳

    阳气亢疡之极而泛溢的脉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参见外格条。

  • 鼻通

    经外奇穴别名。见《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即上迎香。见该条。

  • 刘南川

    【介绍】:参见毕荩臣条。

  • 束胎散

    见《丹溪心法》卷五。即达生散,见该条。

  • 肾郁

    病证名。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肾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浊或淋,不能久立。治宜肉桂、茯苓、小茴香。”参见五脏郁条。

  • 雷丰

    【介绍】:晚清医家。字少逸。其父学医于程芝田,丰承家学,长于温病、时症。撰《时病论》,书中所载治法和成方多有实效,流传颇广。子大震、学生江诚、程子曦等,亦以医闻名。

  • 王宏翰

    【生卒】:?~1700?【介绍】:清代医家。字惠源,号浩然子。江苏华亭(先世本河汾人,后卜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迁居吴县。博通儒理、天文等学。受明末西方天主教教士传入之西方性理学(主要是生理学

  • 手肿痛

    证名。手气的别称。《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为手气也。”详手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