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脚发。见该条。
病证名。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卫生宝鉴·补遗》:“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清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通汤。”参见寒泄、下利条。
见《陆川本草》。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所致的疾患。《华氏中藏经·阴阳否格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疸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疸为黄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即噎膈。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青蛇毒。见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即红雪,见该条。
①(xuàn),音义同“眩”,即眩晕之意。《素问·厥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②(shùn),音义同“瞬”,即眼球的转动,开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汗,汗
病名。出清·不著撰人《外科集要论法》。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