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即继病,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天花粉、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水煎服。治燥火烁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
病名。出《素问·痹论》。又名风痹、走注。详风痹条。
病名。见《病因脉治·霍乱》。即热霍乱。详该条。
【介绍】:见华佗条。
药物学著作。3卷。清·屠道和撰于1863年。本书收载药物500余种,根据药性将药物分为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等31类,又续增二品(类)。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书系参考多种本草文献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青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用斑蝥末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贴在有关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内,上面再贴一胶布。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