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疡科选粹》卷七。即瘤之别称。详该条。
见伤寒论后条辨条。
出《土宿本草》。为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毕荩臣条。
【介绍】:春秋时秦国名医。据《左传》记载,晋侯有病,先召巫来医治,无效。后来求医于秦,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医缓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后世以“病入膏肓”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即源于
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汗出恶风、气弱少言、头晕心悸、四肢倦怠、食少便溏,舌质淡嫩,脉象细弱。可因体质素虚,误汗虚表而致,也见于大病后气血两虚患者,宜气血双补调治。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玉堂。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长于诊治痘疹,曾任太医院御医,编纂有《痘疹定论》一书(1713年刊行)。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群芳谱》。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