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喉中有声。如哮鸣、喉中水鸡声、喉中鸣等均是,多见于喘病时。《中藏经》:“喉中鸣,坐而喘咳,唾血出,亦为肾虚。”喉鸣亦可见于实症中。临症时宜脉症互参、详审虚实,分别选用金匮肾气丸、苏子降气汤、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热呕吐之症,内热烦躁,口臭身热,面目黄肿,满闷恶心,闻谷气即呕。”脉多数大。治宜清化湿热,用家秘清胃汤、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据载,于市场上悬挂一壶,卖药治病。后世称医生开业行医为“悬壶”,即来源于此。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见《动物学大辞典》。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眉棱骨痛。详该条。
是蚝的异体字。参见蚝壳条。
见《中药志》。为甲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