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订伤寒集注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指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称。参见精、气、神各条。
【生卒】:六至七世纪【介绍】:隋唐时期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侍御,很有名望。撰有《黄帝内经太素》30卷,是注解《内经》最早的医家之一,对后世研究《内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
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割治疗法。见该条。
指肾脏。肾藏人身元阴、元阳,亦即真水和真火,故称。参见肾条。
①即掌、指(或跖、趾)背(阳)面的肉,与其腹(阴)面肉相对而言。②肌肉的内层,呈赤色,故名。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四川中药志》。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