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金星草项下。即发背。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枸杞叶,详该条。
①音义同浮。《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吴崑注:“肌肤浮肿曰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②音义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风论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
《神农本草经》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详三品条。
舌伸出时偏于一侧,歪斜不正。常与口眼斜及半身不遂同时出现。多因肝风内动,风邪中络,舌的一侧肌肉弛缓所致。
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