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胀

头胀

证名。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可因外感内伤引起。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伤寒绪论·头胀》:“头胀者,气虚火炎也。冬温风温温病热病时行中暍中暑,多有头重胀痛,皆是湿热火气内燔,慎不可用发散药。如冬温,阳旦汤;风温,萎蕤汤;温病,黄芩汤;热病、时行、中暍,白虎汤;中暑,清暑益气汤。”内伤多因肝火上逆所致。治宜泻肝降逆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等。湿痰食积疰夏等,亦可伴有头胀病证。参见各该条。

猜你喜欢

  • 陈山堤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

  • 风家

    指患太阳中风证,或平素容易伤风感冒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医宗金鉴》卷一:“风家,谓太阳中风也。”

  • 石钟乳

    出《神农本草经》。即钟乳石,详该条。

  • 宁嗽金丹

    见《十药神书》。即太平丸第一方,见太平丸条。

  • 干血痨

    病名。见《血证论》卷五。早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关于干血的记载,症状及治疗与本病一致。病因五劳所伤,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津血不通外荣。症见经闭不行,

  • 半身汗

    证名。《医略六书》卷二十:“半身汗者,汗不遍身,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乃气血偏衰,阴阳不相接洽之候。”《张氏医通》卷九:“夏月止半身出汗,皆气血不充,内挟寒饮所致,偏枯及夭之兆也。大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

  • 太征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征代表火运,故太过之火运称为太征。

  • 口鼻出血

    证名。指血从口鼻涌溢而出。多因热盛迫血妄行,或血脉脏器受损所致。《杂病广要·诸血病》:“口鼻出血,是肺胃上脘有损破。”《世医得效方·失血》:“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本症可见于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扩张

  • 直肠痈

    病名。《张氏医通》卷七:“若脓从大便出者为直肠痈。”相当于盆腔脓肿等病。

  • 水瑕深翳

    病名。《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水瑕深翳,黑水(指黑睛)内横深瑕盘,青色沉沉入,痛楚无时,此五脏俱受热。”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