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夜间啼哭,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视其腿弯、肘弯有青筋的,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其胸胀作痛的,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痧胀玉衡》)。
证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杉木根,详该条。
【介绍】:见孙志宏条。
出《芷园臆草》。即柳枝,详该条。
出《汉书》。①指接生员。俗称稳婆。古亦称看产。②指产科医生。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病名。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春水扬波一症,黑睛斜斜高耸而起,若治不及时,“……则渐高失,至极并水不见,神膏如死,俗谓之田螺旋顶。”参见春风扬波条。
见《本草通玄》。即玄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