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病名。新生儿硬肿症,与肉硬相近似。以皮肤硬肿、冷、紫暗、舌质紫,口鼻流出血水为特点。其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弱,寒凝经络气滞血瘀为多。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寒冷季节发病较高,亦有少数因外感邪热而发病者。寒为阴邪最伤阳气,特别是寒中脏腑,伤及脾肾之阳,使阳气不得温煦皮肤四末,致儿身冷肢厥。脾阳不振运化失调,水湿停蓄则成肿。阳虚则寒,寒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而使肌肉僵硬,色紫暗,口周及指端发青,不吃不哭。严重瘀血者,可导致血不循经而外溢,出现肺出血危象。阳虚至极,则气息微弱,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之脱证。由于本病的发生在气,而气与肺脾肾息息相关,故治宜在调补元气,引火归元的同时,还要活血化瘀,和其营血,以调阴阳脾肾阳虚者,用参附汤加减,以益气扶元,温阳通脉;寒凝血瘀者,用当归四逆汤加鸡血藤,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寒湿困脾,肢冷便溏者,用附子理中汤温脾化湿理中祛寒。加强护理,注意保温。

猜你喜欢

  • 热厥

    厥证之一。①指邪热过盛,阴分不足所致的厥证(见《素问·厥论》等篇)。症见手足心热,身热,溺赤等。②指因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见《类证活人书》)卷四。症见初病身热头痛,继则神志昏愦,手足厥冷

  • 鼾嗽

    病名。指因气虚而致痰涌气急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鼾嗽,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大虚之症。宜独参汤。”本证可见于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等危症。参见短气嗽、气高、痰饮咳嗽条。

  • 腲腿

    病证名。见《医说》卷三。即腲腿风。详该条。

  • 苦豆草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苦豆子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茎叶。苦,寒,有毒。清热燥湿。治肠炎,细菌性痢疾。煎服:1.5~3克。内服过

  • 地数

    运气术语。在泉六气的数理。《素问遗篇·刺法论》:“详其地数之等差。”谓審察其地运规律相差不等。

  • 明医杂著

    书名。6卷。明·王纶撰于1502年,后经薛己整理注释。刊于1549年。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前3卷医论部分,论述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证治,并分析了

  • 土高丽参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关蛰

    太阴经阴络之称。《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张景岳注:“关者,固于外;蛰者,伏于中。阴主藏而太阴卫之,故曰关蛰。”

  • 神效宣脑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郁金、川芎、青黛、薄荷、小黄米各二分。为末,每次少许,口噙冷水搐鼻中。治鼻痛。

  • 陵草

    见《中药材手册》。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