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东旸。江苏江阴人。著有《医学求是》、《吴东旸医案》(1879年)。
化痰法之一。适宜于风、痰相兼的病理。常见有:①风邪外束,肺气不利,以致气壅痰升。出现头目昏痛,咳嗽多痰,脉浮缓等症。治宜祛风化痰止嗽。②内风(肝风)挟痰,由于湿浊不化,凝而为痰;或火热内炽,炼液为痰。
期,指一周年。期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谓五运之气轮流主岁,每运各主一年。
古人认为禁灸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分布在重要器官或动脉邻近处,如睛明、丝竹空接近眼球;人迎在颈动脉处,经渠在桡动脉处等。《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禁灸24穴,后世逐渐有所增加,近代由于医学进展,对禁灸穴的认
见《药物图考》。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补骨脂,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即下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下颌齿。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抱轮红。详该条。
《外科摘录》卷一方。远志肉二至三两。清酒煮烂,捣如泥,用油纸隔布扎敷患处。治痈疽肿毒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