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浊浴

猜你喜欢

  • 大、小腿交接部分,内有股骨和胫骨连结而成的膝关节,前有膑骨,后有腘窝。腿部主要肌肉的肌腱(“筋”)均会集于膝。《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

  • 大肠虚寒

    ①同大肠虚冷。详该条。②指一般虚寒性泄泻。下利稀薄,完谷不化,便次增多,兼见食少、四肢冷、腰痠、怕冷、苔白润、脉沉迟。多与脾肾虚寒有关。

  • 风茄花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 神昏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即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详昏迷条。

  • 胞合

    证名。《银海精微》:“热气蓄聚伤胞,所以胞合。”参见胞肿如桃、目疡等条。

  • 暴热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突然发生的高热。《医林指月·发热》:“暴热者,热之燔灼,阳气亢害也。”《证治准绳·杂病》:“暴热者病在心肺。”《张氏医通·寒热门》:“凡暴热不止,脉滑数或洪盛,皆为实热,宜随

  • 升降出入

    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出《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指气的上升与下降,是气在人体内部的运动

  • 六经病

    病名。指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症。《伤寒论》中把外感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划分为六经病证,以之分辨阴

  • 至阳

    ①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

  • 承灵

    经穴名。代号GB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头顶部,当瞳孔直上入发际4.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4寸取穴。另说在入发际三寸五分(《备急千金翼》);入发际五寸(《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