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即经行浮肿。详该条。
指肾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又:“病苦痹,身热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已佚。
指腓骨,位于骨之外侧。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关节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详髀枢条。
即大肠经实热。《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治宜苦寒攻下。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阳明胃经,见该条。
证名。指肾气上逆所致的头痛。《普济本事方》卷二:“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症见头顶痛不可忍,四肢厥冷,胸脘痞闷,多痰,脉弦等。治宜温肾纳气。选用玉真丸、来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