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漏睛疮

漏睛疮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多由心经蕴热日久或风热外侵,内外邪所致。症见大眥睛明穴附近隆起疮核,红肿疼痛,能波及胞睑及颜面部,甚至溃脓穿孔,并可身发寒热。穿孔久不愈者可为瘘。相当于今之急性泪囊炎。治法:初宜清热解毒,散邪消肿,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敷如意金黄散;脓成宜切开排脓,继进清热解毒之剂。若溃后正虚,排脓不畅,宜扶正祛邪,用托里消毒饮加减。

猜你喜欢

  • 食窦

    经穴名。代号SP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五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

  •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书名。8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伤卫”(见自序)。并批评

  • 巴霜顶

    《串雅内编》卷三方。又名丹溪喉闭丸。雄黄一钱,郁金五分,巴豆(去壳)七粒。为末,醋糊为丸,麻子大,冰片、麝香各少许为衣,每服五分,清茶水送下;如喉噤塞用竹管纳药入喉中,须臾吐痰立解,未解再服。治缠喉风

  • 翻花下疳

    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即阴茎癌。详肾癌条。

  • 髋髀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 苦龙胆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金龙胆草,详该条。

  • 秦谦斋

    【介绍】:见秦伯未条。

  • 海椒梗

    见《重庆草药》。为辣椒茎之别名,详该条。

  • 暴赤生翳

    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暴赤生翳,其证赤肿生翳,痒痛难当,时流热泪羞明。及心肝二经风热,上壅攻目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先用银翘散或芦根饮子加减,后服镇肝丸。此外,古人尚用劆洗法。

  • 寒疟

    病名。疟疾之一。《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①指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