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指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见《伤寒论》。《景岳全书·伤寒典》:“合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又称舌上出血。指血液从舌体流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乃心苗,舌本又为肝脉所络,故多因心肝火盛,热迫血外出。
证名。见清·佚名《广勤轩遗稿》。指眵泪稠浊似痰,粘糊满目的证候。详见眵泪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挖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橙之别名,详该条。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