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仙紫花丸

神仙紫花丸

疡科选粹》卷六方。白花蛇一两五钱,何首乌荆芥穗、威灵仙各四钱,麻黄、胡麻仁各一钱,蛇床子二钱,人参草决明各一两,当归七钱五分,胡天麻皂角各五钱,木香沉香、天麻各二钱五分,煨肉豆蔻一枚,麝香一钱五分(鼻塞声重者加倍),乳香、没药各一钱,雄黄朱砂各五分,防风羌活甘草细辛川芎独活、制苍术枇杷叶白芍药白蒺藜金银花五加皮白芷苦参各五钱,胡麻仁、白附子、麻黄、川牛膝、制川乌、制草乌菖蒲各二钱,大枫子肉(新鲜者)三斤。先将前七味用酒反复浸晒,去蛇床子,为末,为第一号药粉;人参至朱砂等十四味为细末,为第二号药粉;防风至菖蒲二十一味为细末,为第三号药粉;再将大枫子肉加酒盛磁罐内,隔水炖烂,捣为泥,分三等分,每分加第一号药粉六钱,第二号药粉八钱,第三号药粉一两五钱,再加糯米饭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五十至六十丸,鸡鸣、午时、临卧各一次,茶水送下。治大麻疯及恶疮

猜你喜欢

  • 白岑

    【介绍】:唐外科医生。约八世纪时遇高人授予《发背方》,有效验,却以之卖弄求利。后于九江为虎所食。驿吏在其囊中得《发背方》真本,由太原王昇之写以传世。

  • 失信

    病证名。指月经不调。清·潘蔚《女科要略》:“若经血之来,前后多少,有无不一,谓之不调,不调则为失信矣。”

  • 医阶辨证

    书名。1卷。清·汪必昌撰于1810年。本书对病状相同而病因不同的内外诸证加以辨析,阐述各病的要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但对有些病证,分析鉴别过于简略,或只是病名解释,是为其不足之处。原系抄本,后收入《

  • 汉医

    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

  • 心经失血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由惊恐或劳心过度所致。症见咯出血丝或小量鲜血,胸膈隐隐牵痛,懊憹嘈杂。治宜补心养营,方如茯苓补心汤、五神汤、天门冬汤等方,以及丹参、麦冬、山药、当归、生地等药。参见失血条

  • 脚垫

    病名。指足底皮肤增厚、顽硬的一种疾患。出《外科真诠》卷上。多因鞋袜不适,长时磨擦,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其证足底皮肤增厚,顽硬如板,行路作痛,影响步履。治宜温水浸泡后,外涂乌梅膏。亦可用传统治脚病的

  • 疼舌症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生于舌之上下,缓缓发来,其舌粗硬如石结核,成脓者可治。如不结核,口舌日见短小,至二、三年后,舌忽失去,则虽有灵丹,不能治矣。此是内伤心经之症。”参见舌疳条。

  • 猫蓟

    出《本草经集注》。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 胃阳

    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胃阴与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胃阳虚则寒,降纳失职,可见饮食不化,胃脘胀痛,呕吐清涎等症。《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 湿晕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