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穴道

猜你喜欢

  • 虚损喉癣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喉癣之由于肝肾虚损者。详见喉癣条。

  • 赤眼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指白睛赤候风火眼。《秘传证治要诀》卷十:“赤眼有数种:气毒赤者,热壅赤者,有时眼赤者,无非血壅肝经所主。”即目赤,参见该条。

  • 外肾痈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 尿门无孔

    由于先天性畸形,尿门无孔,以致婴儿出生后小便不通,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 稸(chù 畜)满

    稸同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

  • 正对口疔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正中(天柱骨间)对口处者。初起痒而不痛,有一小吻,顶上一小点如麻子大,或红或黄,治宜急刺百劳、委中二穴。详见疔疮条。

  • 伤脏腑

    证名。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的总称。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扑、碰撞、挤压所致。临床多见有胸胁及腹部内脏受伤。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胀满,呼吸、咳嗽均牵掣疼痛,甚或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 五味

    ①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

  • 医林

    即医界。

  • 眼瘤

    病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多由痰浊瘀血凝滞而成。本症初起,睑生硬结,色白而坚,日久渐大,如杯如升。治宜消痰化湿,散结行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