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类中暑

猜你喜欢

  • 中阳不振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

  • 声重

    即语声重浊。详该条。

  • 郑慎斋

    【介绍】:见郑宏绩条。

  •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 耳尖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直刺0.1寸;或点刺放血。②经穴别名。见《银海精微》。即率谷,见该条。

  • 天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百会,见该条。

  • 立法处方

    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辨证,确定为某种病证后,根据其病因病机和脏腑所属,订立治疗原则(立法),并据以选用方药(处方)。如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乃立辛凉解表之法,处以辛凉之剂银翘散,随证加减。

  • 山蒌

    见《广西本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 瘩背草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犁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 金牛胆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金果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