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
补法之一。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的治法。多用于脏腑虚弱而偏于阳虚的病证。如四君子汤补气益脾。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北宋人。又名自清。本为禁军,当过道士,后改学医,善治麻风病。
出《本草经集注》。即蓝实,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指辨识疮疡之属于阳证者。如疮疡起病急,患处高肿局限,焮赤疼痛,色红活润泽,七日内肿不消则成脓,溃后脓稠色润,易消,易溃,易敛,病程短,并常伴形寒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脉洪数而有力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贝母条下。即人面疮,见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
病名。即指肠痈患者下肢不能伸直者。见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外科学讲义》。参见大肠痈、小肠痈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