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原始》。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郁热。《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张志聪注:“少阴司天,子午岁也。怫,郁也。盖少阴之火,发于阴中,故为怫热。”《医经溯洄集·伤寒温病热病说》:“盖怫热自内达外,热郁腠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证名。出明·万全《育婴家秘》。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系由湿热火毒,蕴蓄经络而发。《外科大成》载其症“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虽多发于腰及胸胁等处,但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发病
即曲骨。《千金要方》曲骨作屈骨。
见《陕西中草药》。为太白参之别名,详该条。
五癫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二:“湿癫,眉头痛,身重。坐热沐头,湿结脑,脑汗止得之。”参见癫、五癫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猿猴摘果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长而白色,有寒热,证治同疔疮。
见《湖南药物志》。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