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槐角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从脉象的急、缓、大、小、滑、涩反映五脏的六种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②指八纲中的寒、热、虚、实、表、里。
【介绍】:见沈好问条。
【介绍】:宋代官吏。字华父。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著《学医随笔》1卷。
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署中共设24名药童,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官阶从八品下。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
气功术语。即内视,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赤茯苓、白术(土炒)、苍术(米泔水炒)、黄芩、栀子、泽泻、生甘草、连翘、茵陈、枳壳(麸炒)、玄明粉各一钱。加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前服。治火赤疮属湿热盛
病证名。《幼科类萃》:“(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结而为肿毒,遂成顽核赤色,多在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者成痈成疖,谓之遁毒风,宜以百解散(甘葛、升麻、赤芍、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