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胀

脾胀

病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脾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医醇賸义·胀》:“脾为湿土而主四肢,寒气乘之,则土德衰而真阳不运,故善哕而肢体疲重,夜卧不安也。当抉土渗湿,兼解寒邪姜术二仁汤主之。”脾胀又名水胀。《金匮翼·胀满诸论》:“脾胀,湿气归脾,壅塞不行,其脉濡,其体重,其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畅,……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即为水胀是也。”治宜小温中丸胃苓汤禹余粮丸等方。参见条。

猜你喜欢

  • 甘露宝鉴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 迎春

    出《本草拾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 栾茶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石南叶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阳阳明并病

    指太阳经病又併发阳明经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

  • 傅青主女科

    书名。又名《女科》、《傅氏女科》、《女科摘要》、《女科仙方》。参见女科、产后编条。

  • 凝神

    气功术语。指凝聚意念。出《庄子·达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气功中排除种种杂念,思维活动凝聚在练功上,除练功意念外,其他思维活动不起,而保持着一种宁静的练功状态。

  • 关阴

    ①阴盛已极,不能与阳气相交的脉象。表现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②病名。小便不通,由于热结下焦,气化障碍、故阴窍关闭。参见关格条。

  • 知命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 髓溢

    病名。指牙齿逐渐变长。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二。《类证治裁》卷六:“牙日长出,妨食,名髓溢。”即髓益。详该条。

  • 玉麦须

    见《滇南本草》。即玉米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