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名。①脾经风邪。《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②肝传脾之病,肝为风木,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脾风。发瘅,腹
出《本草拾遗》。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
①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瘀,瘀积。通常指血液停滞。参血瘀条。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即守中丸第一方,见守中丸条。
【介绍】:宋代医家。著有《黄帝素问入试秘宝》七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