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相当于枕后位。阎纯玺《增补绘图胎产心法》:“胀后产。乃儿头后骨偏柱产母谷道。不得下者。”参见偏产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虎口疔。见该条。
【介绍】:唐代女道士、医家。撰有《胡愔方》2卷,又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1卷,已佚。
见《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屈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三国时李当之撰,已佚。
指水谷的营养原料和糟粕,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出下窍的浊阴指糟粕,走五脏,归六腑的浊阴是新陈代谢的原料。浊阴不降多由脾
①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②胞,作包。指心包络。《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医门棒喝》卷一:“胞络居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
即下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下颌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