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

脉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于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1667年,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合刊为《士材三书》,后世或单行镌版,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卷1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并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同父李时珍等诸家学说,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2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末附脉法总论。本书曾多次刊印,196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作了删节,重予出版。

猜你喜欢

  • 大阳

    见太阳条。

  • 癌发

    病名。《外科启玄》卷四:“此疮发于神道、灵台二穴,乃督脉并膀胱经,多血少气。初起时不作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

  • 骨毒滞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

  • 虚里动气

    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古人认为“虚里与寸口相应”,故诊虚里的动气与寸口切脉同义。王孟英认为“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柳州医话》:“凡治小儿不论诸证,宜先揣虚里穴,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

  • 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

    见医学初阶条。

  • 夹视

    病证名。见亡名氏《双燕草堂眼科》。双目细小称夹视。

  • 盘珠集

    中医丛书。清施雯(澹宁)等撰。收有《今运摘要》、《脉法大成》、《胎产证治》、《虚损启微》、《得配本草》等五种。现存清刻本。

  • 油患子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 羞明

    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羞明畏日、怕日羞明、畏日、恶日、畏明。多因风热上攻或阴虚血亏所致。患眼畏视光明,遇光则涩痛难睁。证有虚实之分:若兼红赤肿痛,眵多泪热等,多属风火实证。如《银海精微》:“

  • 前顶

    经穴名,代号DU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当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并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