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苔满布,有两条灰色苔呈纵形排列的舌象。若灰苔色润,可刮净者,为脾胃虚寒挟食滞,宜温中健脾消滞。若苔干厚无津,刮之不净,为肠胃热结已实,宜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见《伤寒明理论·腹满》。即燥矢。详该条。
见喉科紫珍集条。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表现不一。治疗方药各异。参见金石中毒条。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①见《草药手册》,为土儿之别名。②见《江西草药》,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田氏保婴集条。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脾之积,名曰痞气。”《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膜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