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卷七方。老松香四钱,樟脑一钱,轻粉八分,铜绿、冰片各一分五厘,麝香一分,蓖麻仁二钱(夏月用一钱六分)。为细末,隔水燉化,摊贴患处。治肿毒,疮疖。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六。①《医林绳墨·霍乱》:“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坐卧不安,甚则转筋,名之曰湿霍乱也。”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湿、暑邪所致。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
乳食停滞于胃而致的证候。表现为胃胀腹满,暖气反酸,食差,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用保和丸。参见积滞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子固。籍贯不详。撰《眼科百问》一书(1657年刊)。
【生卒】:1572~1636年【介绍】:明末医僧。法名释住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了吾学医十余年,颇有所得,查氏因其好学,又荐给名医周慎斋继续学医。慎柔曾扎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曲本草》一书,已佚。
病证名。清·罗应章《经验医库》:“气衰呕吐,是脾胃气虚不化。”症见呕吐,面白唇淡,形寒胃冷,口渴不欲饮水。治宜健脾益气。用加减六君子汤。参见脾虚呕吐症条。
见《本草蒙筌》。即浮小麦,详该条。
证名。见吴克潜《病源辞典》。指眼外观正常,而视物则改变其正常形态,如视长为短,视直如曲,视物变大,视大为小等。参见目妄见、视惑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