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见《皇汉医学·产科发蒙》。即儿枕痛,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糯米藤之别名,详该条。
膈证之一。指喉间似为梅核所梗,膈间痛或闷者。多因气郁痰结或瘀血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梅核膈者,喉中如有物,膈间痛,死血居多。宜昆布、当归、桃仁、韭汁、童便,甚加大黄;亦或因痰结,
见《闽东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喉科心法》卷上:“还食风,生于关内左右,并无小瘰,亦不浮肿。”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
见《广雅》。为厚朴之别名。详该条。
见《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即石苇散第一方,见石苇散条。
针灸著作。2册。吴炳耀撰,吴韵桐绘图。书成于1933年。上册论内景、阴阳、五行、诊法、经络、针灸法及各种病证的针灸取穴法;下册包括十四经的经穴分寸歌、循行歌、主病歌等,每经绘有精细的经脉经穴彩色图,图
即咽峡部。《喉科指掌》卷三:“双乳蛾,……生于关口上部两边。”证治参见乳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