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分开呈内八字形,屈膝下蹲,两手后伸,挺肘翘掌,四指并拢,拇指外分,挺胸收腹,两目平视,呼吸随意。
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见《广东新语》。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皂角刺,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生于正疔左侧,仍照常法治之。见疔疮条。
自汗证之一。见《赤水玄珠·汗门》。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治宜温阳固表。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见《饮片新参》。为太子参之别名,详该条。
《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①指心包络,马莳注:“自五稚(心俞)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而包络……为小心也。”②指命门,吴鹤皋注:“下部
指能引起流行的传染性强的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