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从新》。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指纹青而紫黑,为风热邪气深重,闭郁血络,证多危重。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未发问其所发之时,别其病本,在何经络;既发者,当验其形色经络,以别何
解剖部位名。①《灵枢·忧恚无言篇》:“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卷上:“盖喉咙为息道,咽中下水谷。”《类经》卷二十一:“人有二喉,一软一鞕(即硬),软者居后是谓咽喉,
见《千金翼方·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赤瓟,详该条。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脾之积,名曰痞气。”《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膜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