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所撰《杜壬医准》1卷,系其本人医案,已佚。
指牙龈出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手阳明、足太阳(应作阳明)之脉,并入于齿。小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血气虚热,即齿根血出。”临床有虚实之分,虚热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实热宜清热降火,用
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曲骨,见该条。
指腧穴。《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见腧穴条。
见急救异痧奇方条。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朱砂根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射干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条。
见太乙条。
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