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人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

是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相传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已应用引痘法以预防天花,到公元十六、十七世纪,人痘接种在国内已较普遍并成为专业。其方法分为四种:即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痘衣法(见各条)。前三者都是接种于鼻孔,其痘苗又叫做鼻苗。痘衣法是穿用天花患者患病时所穿的衣服。人痘接种法的创造,是人类免疫学的先驱,这种技术在公元十七世纪开始,先后传播到俄国、日本、阿拉伯等许多亚、欧、非洲国家,公元1717年传到英国,直到公元1796年英国人发明的牛痘接种法后,才逐步代替。

猜你喜欢

  • 产后漏黄水

    病证名。肖山《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一月,漏黄水不止,此乃血虚之故,宜服补血汤(当归、肉苁蓉、附子、川芎、白芍、茯苓、甘草)。”

  • 施沛然

    【介绍】:见施沛条。

  • 刺手

    指针刺时持针操作的手。一般多用右手。

  • 肾系阴肿

    疝之别名。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 鬓骨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 音瘖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即瘖。详见瘖条。

  • 温病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隐病

    见杨志一《妇科经验良方》。指女阴各种疾患的总称。包括阴痒、阴挺、阴疮、阴冷、阴吹等。

  • 口下黄肥疮

    病证名。指小儿流涎,口下肥烂而有黄汁渗出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也。”治宜外搽碧玉散。

  • 胞肓

    经穴名。代号BL5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正中线旁开3寸,与第二骶后孔相平处。一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除骶椎旁开3寸处(《针灸资生经》)。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并有臀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