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石南叶之别名,详该条。
即葳蕤汤第一方,见葳蕤汤条。
书名。16卷(又有14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本书曾收
促脉的简称。《伤寒论·辨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详促脉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指邪热稽留不退,灼烁津液,以致阴液耗损的病机。如肺胃津液受伤,则出现皮肤干燥、烦闷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若伤及肝肾之阴,则出现暮热早凉、口干舌燥、手足颤动、心悸神疲、耳鸣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此证小舌后垂红丝一根,下结一毬如花而塞喉……乃鼻中生红丝如发,悬黑皰如石榴,垂挂咽门,致碍饮食,如用刀即死。治以土牛膝根洗净入醋捣汁,从鼻孔灌入,丝断毬破,吐出恶血。”参见喉
中药炮制法之一。详水飞条。
见《中药志》。即胖大海,详该条。
泛指颈项,或专指颈项的前部。参见颈项条。